文化中国行丨丽江古城“天雨流芳” 一句劝学古训背后的文脉书韵
云南丽江古城,天雨流芳居住着汉族、文化文脉纳西族、中国彝族、行丨学古训背白族等多个民族,丽江在约800年的古城历史长河里,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、句劝交相辉映,书韵形成了独特的天雨流芳文化氛围。1997年,文化文脉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中国今天的行丨学古训背《文化中国行》,我们来用一种全新的丽江打开方式,带您感受古城文脉、古城书韵丽江。句劝
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:这里是丽江古城的核心游览区,我身后牌坊上的“天雨流芳”四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,它的寓意是知识就像雨水一样滋养心灵,让文明之花得以绽放。更有意思的是,这四个字在纳西语的谐音是“读书去吧”,这个汉族和纳西族共有的劝学古训,足以体现当地人对于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视。
“天雨流芳”,是出自明代丽江木氏土司的劝学古训。明清时期,丽江古城开始兴办学堂,积极推行中原文化,兼收并蓄其他民族文化,让当地各族群众广泛接受文化教育,“读书明礼”逐渐成为丽江人的家风家教。“天雨流芳”也成为丽江古城历史悠远、弦歌不辍的生动注脚。
跨过“天雨流芳”木牌坊,就来到了明代木氏土司的府邸——木府,也就是现在的丽江古城博物院。位于木府中轴线上的万卷楼,是木氏土司读书和藏书的地方,它的建筑外形汲取了山东孔庙和北京魁星楼的精华,楼顶形似一顶明朝书生佩戴的八角帽,充满了浓浓的书卷气;走进去,“楼中凡宋明各善本以数万计”的藏书更是令人震撼,你不仅能近距离地端详东巴经、大藏经等“宝藏”真品,还能细细观赏大量珍贵的古代汉文化书籍,足见木氏土司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和尊崇。
“天雨流芳”,在悠长岁月中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。百年老宅“恒裕公”和它的守护者,人称阿六叔的李君兴,也在向游客讲述着丽江人诗书传家的故事。
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:家风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精神财富,阿六叔的先辈就巧妙地把诗书传家的家训雕刻在了书房的木门上,你看“至要教子 至乐读书”。尽管时光流逝,字体斑驳,但是我们仍然能被这些木刻的劝学格言感染和激励。
如今,老宅里还有阿六叔的祖父传下来的“学儒”匾额,房梁上保存着凤凰衔书的精美木雕,阁楼小轩窗上的“雅”字窗格清晰可见,这一件件充满温情的“传家宝”,好像在无声提醒着后人“读书去吧”。
“天雨流芳”,古时人们对读书境界的领悟,穿越时光,浸润滋养着后世的人们。如今,丽江古城遍布着大大小小、风格各异的书店、书院,它们承载着前人勤耕好学的精神,也寄托着后人对文化传承发展的期望。
诗云书社社长 白春林:我们会邀请国内优秀的一些学者,做一些文化的交流活动,打造一个好的阅读氛围,提升阅读的品质。
选一个书店静静地看书,让旅行的脚步慢下来,也成为不少游客品读丽江、放松身心的另一种方式。
(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 魏帮军 丽江融媒体中心)
- [2025-05-09 03:24] 浙江开展专项行动 整治直播间虚假宣传、大数据杀熟等行为
- [2025-05-09 03:22]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公布 浙江仙居县下汤遗址、武王墩一号墓等入选
- [2025-05-09 03:11] 青铜器“生病了”怎么办?来看“文物医生”如何“治疗”
- [2025-05-09 03:02]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春节消费舆情监测报告 出行体验、观影服务成吐槽热点
- [2025-05-09 02:54] 深圳市消委会投诉分析发现:培训机构仍是投诉热点
- [2025-05-09 02:51] 婚介公司为女子介绍已婚男士 法院判决退还2万余元服务费
- [2025-05-09 02:50] 微视频《植树时节》主题歌
- [2025-05-09 02:47] 福彩自助机闹市区随意放“禁止向未成年人售兑”形同虚设
- [2025-05-09 02:36] 安徽早稻总产达101.1万吨 面积总产均同比增加
- [2025-05-09 02:24] “金石榴”短片盛典:首倡以AIGC技术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传播
- [2025-05-09 02:22] 上海市场主体突破318万户
- [2025-05-09 02:20] 号称“预防近视” 酸奶广告如此宣传涉嫌违法
- [2025-05-09 02:12] 两会声音: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正向引导金融消费
- [2025-05-09 02:04] 梁保华:30年不忘初心的基层消费维权“活雷锋”
- [2025-05-09 01:57] “南三集粹”未退费就关店 四川省消委会为充值会员讨说法
- [2025-05-09 01:42] 打传警示录
- [2025-05-09 01:41] 开发商8年前代收初装费 天然气为何至今未开通
- [2025-05-09 01:39] 辽宁举办首期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班
- [2025-05-09 01:20] 720余件精品汇聚第七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
- [2025-05-09 00:51] 以精耕细作培育网文精品